第二十一章 出事了
"
早饭过后,林一飞又带着范汝为和几位精壮的佃农来到田间地头,实地查看地形和土壤状况。他亲自指导佃农们如何测量、规划灌溉渠道和堆肥区域,并详细讲解了每一步操作的要领和注意事项。
他深知要让这些一千多年前的佃农们理解并接受新的耕作方式,需要时间和耐心。
“乡亲们,你们看,这阳光是大自然最宝贵的礼物,它滋养万物,让生命得以延续。同样,我们的土地也需要我们用心去呵护,用智慧去改良。”林一飞的声音温和而有力,他转身,拿着一张图纸,那是他昨夜精心绘制的土壤改良与灌溉系统规划图。
“首先,我们来说说这肥料的配比。”林一飞走到桌边,铺开图纸,指着上面标注的各类材料比例,“猪粪、鸡粪等家畜粪便富含氮、磷、钾等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而山林中的枯枝烂叶则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至于尿素,它虽然来源于人畜尿液,但经过适当处理,同样能成为高效的肥料。我们要做的,就是按照一定比例将这些材料混合,通过堆肥发酵,让它们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富含养分的有机肥料,你们也许听不懂我说的是,不过只要按照我说的做就行了。”
他边说边在图纸上勾勒出肥料的配比示意,并详细解释了每种材料的特性和作用,确保每个佃农都能听懂并理解。范汝为和佃农们听得入神,不时有人点头表示赞同,也有人提出自己的疑问,林一飞都一一耐心解答。
接着,林一飞又拿起另一张图纸,那是他精心设计的灌溉渠系统图。“再说说灌溉渠的挖掘。你们看,这里是我们村子的地势图,我根据地形和土壤条件,规划了这条灌溉渠的最佳路径。它不仅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地势的落差,实现自流灌溉,还能减少人力物力的消耗。同时,我还考虑到了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循环利用,确保每一片田地都能得到充足的灌溉,基本上每天只要两个孩子或者身体还不错的老人就可以完成了。”
一个佃农闻言惊讶的问道:“大人,你是说只要按您说的做,只要两个孩子就能浇全村的地了?”
还没等林一飞说话,范汝为就打了那佃农一下道:“有话等会儿再说,没看大人还没说完嘛!”
塔读@ 众人看的俱是一笑,林一飞这才摆了摆手继续讲解起来,他边说边在图纸上标注着关键点,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向范汝为和佃农们解释着灌溉渠的设计思路和预期效果。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信心和动力。 讲解完毕后,林一飞提议大家一同前往田间地头,实地考察并讨论具体的实施方案。范汝为立刻响应,带领几位精壮的佃农跟随林一飞走出房间,踏上了前往田间的道路。何娘子也默默跟在队伍后面,手里提着篮子,里面装着为林一飞准备的干粮和水壶。 在田间,林一飞亲自示范如何测量土地坡度、如何挖掘灌溉渠、如何混合有机肥等关键步骤。他一边用原始的工具操作一边讲解,确保每个佃农都能掌握正确的方法。范汝为和佃农们则围在周围,认真观察、仔细聆听,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建议。整个田间充满了热烈而有序的讨论声,大家齐心协力,共同为即将到来的春耕做着充分的准备。 随着太阳逐渐升高,田野上的忙碌身影也显得更加坚定和有力。林一飞深知,这一切只是开始,但他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济川村和书峰村一定会迎来一个充满希望。 午后的阳光温柔地洒在济川村的田野上,金色的光辉与辛勤耕耘的身影交织成一幅动人的画面。林一飞与范汝为、佃农们经过一上午的忙碌,额头上都沁出了细密的汗珠,但他们的眼神中却闪烁着满足与期待。这时,何娘子适时地走了过来,她微笑着将手中的篮子递给林一飞,里面装着热腾腾的馒头和几壶清水,那是她特意为众人准备的午餐。 “大家辛苦了,先吃点东西垫垫肚子吧。”何娘子的声音温柔而亲切,瞬间驱散了大家的疲惫。林一飞接过篮子,感激地看了她一眼,随后招呼大家围坐一起,共享这简单却温馨的午餐。佃农们纷纷接过馒头,就着清水大口吃起来,虽然食物简单,但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温暖和力量。 饭后,稍作休息,林一飞便提议前往村子附近的湖边,那里是他计划中的另一个重要改造点——利用自然条件建造一个微型堰,并巧妙地利用鹅卵石改变水流方向,以便更好地灌溉下游的田地。这个想法既环保又高效,让范汝为和佃农们听后都兴奋不已。 一行人沿着蜿蜒的小路向湖边走去,沿途的风景如画,鸟语花香,让人心旷神怡。到达湖边后,林一飞先是对地形进行了仔细的勘察,然后指着湖面不远处的一块突出岩石说:“那里就是我们建造堰的最佳位置。通过在这里堆砌石块,我们可以引导水流形成一个小型的瀑布,再利用鹅卵石铺设成特定的渠道,使水流能够按照我们需要的方向流动。” 范汝为听完林一飞的讲解后,眼中闪烁着兴奋与敬佩的光芒。他深知这位屯田令不仅带来了新颖的知识和理念,更是为村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他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尘土,大步走到林一飞面前,声音坚定而充满自信:“林大人,您的想法真是太妙了!这些东西一旦建成,咱们村子的灌溉问题将大大缓解,收成也定能翻上几番。我老范就愿意亲自负责此事,确保它顺利进行!” 说着,他伸手向林一飞讨要地图和图纸,眼中满是急切与期待:“大人,把图纸和地图给我吧,我这就回去召集两个村子的精壮劳力,明天一早我们就开工,争取早日将这些东西建起来!” 塔读@ 林一飞见状,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微笑着将图纸和地图递给了范汝为,并拍了拍他的肩膀以示鼓励:“范兄,有你这样的保正,是我之幸,也是济川村和书峰村之幸。这图纸和规划就交给你了,我相信你定能带领大家完成这项任务。不过,记得安全第一,切勿急于求成。” 范汝为郑重地点了点头,将图纸紧紧抱在胸前,仿佛那是无价之宝。他转身对围观的佃农们大声说道:“各位乡亲,这事关乎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我们要齐心协力,共同为村子的未来努力!明天一早,所有劳力都给我到村口集合,我们一起开始干活!” 佃农们听后,纷纷响应,有的鼓掌欢呼,有的则开始讨论起如何分工合作。整个湖边顿时充满了勃勃生机和无限希望。 正当湖边洋溢着一片热烈与希望的氛围时,一个气喘吁吁的身影打破了这份宁静。韩三,一个身形瘦削、面色焦急的佃农,从远处飞奔而来,边跑边大声呼喊:“范保正!范保正!不好了,出事了!” 范汝为闻言,眉头紧锁,连忙迎上前去,其余人也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围拢过来。“韩三,别急,慢慢说,出什么事了?”范汝为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沉稳,试图安抚住韩三的情绪。 韩三喘了几口气,终于能连贯地说出话来:“是那狗官温知礼的儿子温晟,他带着一队衙役来传县令的命令。说是朝廷有新令,要咱们两个村子的所有劳力,明天一早全数到县里服徭役!” 此言一出,众人皆是一惊,原本热闹的气氛瞬间凝固。林一飞也皱起了眉头,他知道在这个时代,徭役对于农民来说意味着沉重的负担,不仅会耽误农时,还可能影响全年的收成。 范汝为脸色铁青,他看向林一飞,眼中满是不解与无奈:“林大人,这可如何是好?咱们这边刚有点起色,这要是都去服徭役了,这田里的活可怎么办?温知礼这个狗官!他就是见不得咱们好啊!” 林一飞沉思片刻,就已经大概明白了情况,说白了这就是温知礼一计不成又来一计,作为一名理工男他也是火爆的脾气,心说你是官我也是官,你不让我干我也不让你好,随即转身对范汝为说:“范兄,你先别急,我们得想办法应对。这样,你先带大家回去,安抚好村民的情绪,我随韩三去见见那温晟,看看他有何话说。” 范汝为闻言略加思索就摇头道:“大人,这温晟来了必定没好事,不如我们与你一起去吧。”林一飞点了点头道:“也好,韩三,你带路吧。” 首发&:塔>-读小说 韩三见林一飞愿意亲自出面,心中稍安,连忙应声道:“是,大人,这边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