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
应天城战火初歇,废墟间弥漫着呛人的烟尘,残垣断壁诉说着战争的残酷。陈璋骑着马,缓缓穿行在城中,望着这片疮痍之地,心中却燃起一股别样的斗志。他深知,要在这乱世站稳脚跟,必须拥有超越时代的力量,而这力量的源泉,便是知识与技术。
就在这时,前方一阵骚乱引起了他的注意。陈璋策马赶去,只见一群元朝官兵正粗暴地拖拽着几个衣衫褴褛的人,其中有老者,也有年轻人,他们手中紧紧握着一些奇怪的工具,眼中满是恐惧与愤怒。
“住手!你们在干什么?”陈璋大声呵斥道。
为首的元兵看了陈璋一眼,不屑地说:“这些都是逆党,窝藏违禁的器械,我们奉令捉拿。”
陈璋心中一动,仔细打量这些所谓的“逆党”。他发现这些人虽衣着破旧,但眼神中透着一股对技艺的执着。他跳下马,走到众人面前,问道:“你们是做什么的?”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其中一位老者颤抖着说:“大人,我们都是匠人,靠手艺吃饭,不知犯了何罪。”
陈璋捡起地上散落的工具,心中已然明了。元朝对技术管控极严,这些匠人或许只是钻研了些新巧的工艺,便被视为威胁。他看着元兵,严肃地说:“他们是人才,我有用处,你们放了他们。”
元兵冷笑一声:“你是什么人?敢管我们的事?”
陈璋身旁的士兵立刻围了上来,将元兵们团团围住。陈璋目光冷峻地说:“我是陈璋,这应天城如今我说了算。”
元兵们一听,脸色顿时煞白。他们虽不情愿,但也不敢违抗,只得灰溜溜地走了。
陈璋扶起老者,说道:“老丈,你们莫怕。如今应天城已在我手中,我不会让你们再受迫害。我敬重有手艺的人,不知你们可愿留下来,为我做事?”
老者和匠人们对视一眼,从彼此眼中看到了希望。老者躬身说道:“大人若不嫌弃,我等愿效犬马之劳。”
陈璋大喜,当下决定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收留这些被元朝迫害的匠人。他将其命名为“格物院”,并分为“天工”与“开物”两部。“天工”部专注于器械制造、天文观测等高端技术;“开物”部则着重于民生工艺,如纺织、陶瓷等的改良。
消息传开,四方匠人纷纷慕名而来。一时间,应天城热闹非凡,各地饱受压迫的匠人带着家眷,背着工具,涌入城中。陈璋亲自迎接,安排他们的食宿,为他们提供所需的材料和场地。
然而,这一举动并非一帆风顺。军中一些将领对此表示不满,他们认为这些匠人只会浪费资源,不如将粮食和物资用来扩充军备。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首领,如今局势未稳,养着这些人有何用?不如让他们去打仗,还能多些兵力。”一位将领在营帐中抱怨道。
陈璋耐心解释:“诸位,这些匠人掌握着独特的技艺,他们能制造出更精良的武器,能改善百姓的生活。有了他们,我们才能真正强大起来,这是长远之计。”
但将领们依旧半信半疑。为了让众人信服,陈璋决定让匠人们展示一下他们的实力。
他让“天工”部的匠人制造一种新型的投石机。匠人们日夜钻研,查阅各种古籍,结合应天城现有的材料,设计出了一种改良版投石机。这种投石机射程更远,精度更高,操作也更加简便。
在演示那天,陈璋带着将领们来到城外。只见匠人们熟练地操作着投石机,巨大的石块呼啸着飞向远处的目标,准确无误地命中。将领们见状,不禁咋舌,心中的疑虑顿时消散了几分。
“开物”部也不甘示弱,他们改良了纺织技术,织出的布匹不仅更加细密,而且产量大幅提高。这不仅解决了军中的衣物需求,多余的还可用于贸易,换取急需的物资。
随着格物院的发展,各种新奇的发明不断涌现。有能自动汲水的水车,大大减轻了百姓灌溉的负担;还有用于夜间照明的新型油灯,亮度远超以往。这些发明不仅改善了应天城百姓的生活,也让义军的实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然而,格物院的壮大也引来了一些人的嫉妒和觊觎。城中的一些富商,看到匠人们制造出的新奇物件有利可图,便想从中分一杯羹。他们暗中勾结,试图抢夺匠人们的发明成果,据为己有。
一天,“天工”部的一位年轻匠人正在展示他新发明的连发弩。演示结束后,他刚回到工坊,一群黑衣人便闯入,将他制住,抢走了连发弩的图纸。
陈璋得知此事后,勃然大怒。他立刻下令彻查,并亲自带领一队士兵,在城中展开搜捕。经过一番追查,终于找到了幕后主使——城中的一位大富商。
首发&:塔>-读小说
陈璋将富商带到众人面前,严厉地说:“格物院是为了应天城的发展,为了百姓和义军的未来。你却为了一己私利,做出这等卑劣之事。今日若不惩处,难服众心。”
说罢,他下令没收富商的财产,将其逐出应天城。同时,加强了对格物院的保护,增派了守卫,制定了严格的保密制度,防止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
格物院在经历这次风波后,更加团结一心。匠人们深知陈璋对他们的支持与信任,越发努力钻研。在他们的努力下,应天城逐渐焕发出新的生机,成为了乱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而陈璋,也凭借着格物院的力量,在争霸天下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