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汉末雄风

第三章 退孟德,下白马

汉末雄风 云垂赏竹涛 7379 2025-04-14 01:25

  "

首发&:塔>-读小说

  

高喝那人,自然是曹操曹孟德。

  

曹操闻得赵旻所问后,忍不住微微颔首:“果然不愧忠义无双美赵郎!某乃谯国曹孟德,如今忝为大汉司空。

  

你且放心,颜将军正与云长缠斗,暂无性命之忧。你从父既已投奔汉室,你为何不降?”

  

赵旻暗暗松了口气,随即哂笑不已。

  

“休得胡言!家叔父忠义无双,焉可背袁公乎?更何况,即便家叔父归降,旻屡受袁公、颜将军大恩,焉有背主之理?”

  

他担心颜良安危,当即将长枪收起,转首看向身后,登时惊喜不已。

  

他这才发现,尽管颜良已带走不少弓手,但自己身后仍又聚集了近一曲弓手。

  

他恍然大悟:难怪张辽要与自己缠斗!

  

他拨转马头,亮出长枪,以枪头指向曹操身后,暴喝一声:“儿郎们随我驰援将军,突击!弓手预备!”

  

他带骑兵径直向西疾驰,给弓手让出射击空间后,大喝一声:“放箭!”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曹操和张辽在赵旻拨转马头时,便已开始迅速后撤。

  

是以,待赵旻大喝“放箭”二字时,除反应较慢的几个轻骑兵被射成刺猬外,大部分将士均已脱离射程。

  

曹操身旁的马弓手正欲挽弓搭箭,却被曹操喝止。

  

“莫要恋战,速速撤离!”

  

曹军撤兵中途,见张辽不甘心地盯着绕他们而去的赵旻,曹操哈哈大笑。

  

“文远莫再犹豫,须谨记主战场始终是官渡。殿后之事交给云长,咱们依前略径直向阳武撤军!”

  

曹操此刻心情甚佳,张辽却叹了口气:“主公,赵旻出身赵家,枪法不俗,颇有血气之勇,行事又极果断。最为难得的是,其出身名门,极为忠义…”

  

曹操笑着拍了拍张辽肩头:“文远莫心急,袁绍必容不下他们叔侄!哈哈,这对叔侄,我曹孟德迟早要收入麾下以助汉室复兴!”

  

在张辽率领下,他们这彪骑兵向东撤,准备绕过绵延七八里的白马城折向南行。

  

赵旻率骑兵赶至白马城后时,不由既惊且喜。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让他惊的是,任性的颜良居然在与关羽斗将,弓手和亲卫不但未上前助战,反而在大声喝彩;

  

而让他喜的则是,关羽正在且战且退,明显想要撤走。

  

就在此时,见到赵旻赶来的颜良蓦然收回长槊,长笑后道:“痛快!云长兄且去吧,恕颜某不远送!”

  

“多谢颜兄高义!云长铭记于心,告辞!阿旻,咱们后会有期!”

  

关羽收起长矛,抱拳后策马率兵离去。

  

赵旻心态有些凌乱,却也不好阻止主将,只能任关羽抱拳后从容离去。

  

颜良目送关羽在滚滚黄尘中远去后,突然开口:“云长武艺不在某之下,确有万夫不当之勇!某欲为主公收服此人!”

  

赵旻心中吐槽:他岂是你这粗鄙…好吧,虽然你并不粗鄙,但他也不是你能收服之人!

  

曹操心心念的关羽和我从父,至死都收不到其麾下,你这…好吧,虽然你也极狡猾,但就算你再狡猾,还能狡猾得过汉末三国初的天花板曹操?

  

仲达不出,谁与争锋?

  

塔读^小说APP@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他此时方反过味来。

  

经过他穿越以来亲眼目睹,结合他得自原主的记忆,他发现颜良非但毫不偏狭,更不莽撞,反而颇为狡猾任侠。

  

由是推之,能让如此颜良效忠的袁绍,真如史书上记载的那般不堪?

  

可惜原主对袁绍接触太少,不知其为人如何。仅凭原主听到的传言,并不足信。

  

颜良这时才发现,赵旻包裹伤口的丝帕已被鲜血浸透。

  

他正要开口,却见赵旻鼓足丹田之气,纵声高喝:“曹贼已撤,守将速降!”

  

颜良哑然失笑:“你这孩子忒也奸滑!”

  

言罢,他也奋力高呼:“曹贼已撤,守将速降!”

  

俄而,城下呼声盈野,声势浩大。城头曹军军心大乱。

  

渐行渐远的曹操远远听到这一切,忍不住放声大笑。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张辽也忍俊不禁:“小滑头!”

  

马背上的曹操笑得直不起腰:“妙!妙!有勇有谋,果真有名将之姿!”

  

旋即,他顿住大笑,愁眉苦脸地叹了口气:“文远,你且说来听听,我要如何才能将此子招入麾下复兴汉室?”

  

张辽指着身后依稀可见的袁军旌旗,目光坚定地看向曹操。

  

“主公,此事易耳!待文远为主公打败袁贼,主公便可将赵家叔侄招入麾下!”

  

曹操哈哈大笑:“此事就此作罢!即便无他们二人,我有文远亦可兴复汉室!”

  

张辽当即抱拳:“主公谬赞!文远愧不敢当!文远自当竭尽所能,为主公平定四方!”

  

曹操笑着摆摆手:“文远谬矣!你非是为我曹孟德平定四方,而是为大汉荡平八荒!”

  

张辽笑着抱拳行礼。

  

“主公所言甚是,是文远失言!”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就在这时,关羽疾驰而至:“曹公,关某有过!”

  

曹操大笑着摆摆手:“云长何过之有?我本便不愿守白马城,颜良能杀则杀,不能杀亦无妨!”

  

随即他语重心长道:“云长,我与袁贼官渡鏖战,尚需你多出些力才是!”

  

关羽肃然抱拳:“曹公但请放心,云长必竭尽所能!”

  

曹操复又大笑起来:“我曹孟德一生吃过无数败仗,便多吃一次又何妨?走,咱们回阳武!”

  

他这份豁达,让张辽大为心折,就连关羽也暗自钦佩。

  

白马城头,在漫山遍野的袁军齐声呼喝下,城上守军又见曹操大纛渐渐消失于旷野中,终于士气尽丧。

  

已绕回城前、顾不上重新包扎伤口的赵旻大喜。

  

“弃械者不杀!顽抗者斩首!”

  

他在城门处再次大喝。

  

塔读@

  

城上守军动摇了。

  

赵旻所部皆齐声呼喝:“弃械者不杀!顽抗者斩首!”

  

终于,“叮当”“呛啷”声中,在正午的骄阳下,守军放弃了抵抗,选择弃械投降。

  

是役,颜良军因攻城战死三百余人,负伤八百余人,却俘虏了白马城三千余守军、张辽近千援军,以及白马城守将、东郡太守刘延。

  

白马城县衙大堂内,已包扎好伤口的赵旻,站在坐于胡床…也就是马扎子上的颜良身后,审问垂首肃立的刘延军情。

  

刘延所说之“军情”,与赵旻翻阅之史籍记载并无分别。

  

简而言之,延津渡口乃是于禁疑兵,白马城才是真正战场。

  

曹操的目标正是击杀颜良解白马之围,再觅机击杀文丑。

  

如此一来,阵前两大名将既亡,袁绍军便失了锐气和先机。

  

但由于颜良并未轻敌、赵旻及时救主,因此,在这个时空,曹操计谋并未得逞。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听到此处,赵旻心中突然萌生一个念头:历史上,颜良文丑为何会中如此低级而又简单之计?

  

当然,当着俘将刘延之面,赵旻只能暂时将此问题藏于腹中。

  

白马城既失,曹操便失了黄河南岸第一线,白马西四十里之延津渡口缺乏后援,曹操之计谋,已无法再施展。

  

至于延津渡口如今兵力部署情况,刘延也不知情。

  

待其他两个司马将刘延押走后,大堂中仅余此二人,颜良转身沉吟道:“从文,你怎么看?”

  

赵旻,被其从父赐字从文。

  

赵旻心中吐槽:大人,此事必有蹊跷!

  

他收起扮演元芳的心思,正色拱手道:“将军,依旻看来,咱们应固守白马城以待袁公。”

  

颜良霍然起身,紧紧蹙起眉头,死死盯着赵旻。

  

“从文…阿旻,你知不知道,淳于将军眼下正急攻延津,而令叔父如今正在淳于将军麾下任骑都尉统领两部骑兵?”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赵旻悚然一惊。

  

东汉末军制,五人一伍、二伍一什、五什一队、两队一屯、五屯一曲、两曲一部、五部一营、两营一军,亦即五二一等差数列。

  

编出如此军制之人,是被军事耽误的数学家。

  

所以,颜良本部,加上各级曲军侯、屯长之类基层指挥,共千余人。

  

颜良目光直视赵旻:“阿旻,你于我有救命之恩,此事由你决定!”

  

【作者题外话】:注意:东汉部曲制与西汉迥异。这是我反复考证过的部曲营军兵制,魏晋因之。

  

曹操在193年攻徐州、围郯城时,曾与赵旻的叔父交过手,对其人有深刻印象。

  

不得不提一句,徐州虽名为徐州,但其在汉末,无一地叫徐州,其治所在下邳县。司隶、并州、幽州、荆州、益州、凉州、兖州、豫州、冀州、扬州、青州、交州同理。

  

再插一句,以上诸州,均以刺史部而得名。汉末刺史虽仅为六百石小官,却与尚书令一般,位低而权极重。

  

刘宏设官职售卖部时,两千石卖两千万,国家级领导人万石三公却仅一千万,便侧面说明这个道理。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既然官渡之战已揭幕,云某便多提一句。

  

学者孙英刚先生在《中古时代术数语境下的政权对立》一文中曾提出:

  

后世史家撰写史书,为了保证叙述逻辑与政治正确,严重扭曲了当时的历史画面,实属于“倒放电影”。

  

而关于官渡之战的相关记载,由于美化曹操的需要,便非常近似于“倒放电影”,与实际情况出入甚大。

  

不得不说,魏晋二朝对曹老板的造星运动极为成功,让那个可耻的易教授有了极多素材来美化曹老板。

  

晋美化、抬高魏,是为了彰显自己得位之正,这在我华夏神州属于基操。

  

也就是满清不按套路出牌,以至于咱们要研究正确的明史,还得找东瀛借阅史料。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