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越时空,灵魂回到唐朝的李泰,感受了一下自己新的身体,17岁,正是血气方刚的时候,并不强壮,却也不是那种风吹即倒的书生模样。
匍匐在地,听着大殿灵堂里面阵阵哭泣声的李泰,本主身体里面的记忆,开始不停涌入脑海中。
这些记忆,夹杂着新李泰在历史课中近两千年的课程记忆,不停的融合在一起。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一会过后,李泰心中感到非常的无奈。
他看了看左边跪着的瘸子大哥,太子李承乾。
这个多不休法度,喜爱伶人的太子,早已和便宜父皇李世民对着逆反了很久,仗着自己的是长子的身份,更是将所有人都不放在眼里。
想到这里,李泰心中那种无奈感的凄凉,更加的明显。
在历史中,有脚疾的瘸子大哥李承乾,算是将他这个深得太上皇爷爷李渊,父皇李世民喜爱的自己,玩死在储位内斗的过程中,最后让如今才有9岁的李治,做了渔翁。
脑中不停出现的本主身体回忆,还有自己这个一千多年后,穿越来到唐朝的现代灵魂记忆。
从秦汉到隋唐,再到现代两千多年的历史课记忆,变得非常的真实,如同放电影一般,历历在目。
李泰继续匍匐跪倒在地,不再看向左边的太子李承乾和右边的真正大敌,弟弟李治。
如今是贞观十年,公历636年,农历丙申年,猴年。
贞观,是唐朝第二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的年号,自贞观元年(627年)正月至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十二月,共计23年。
首发&:塔>-读小说
李泰想到,今年自己17岁,太子李承乾18岁,最大的敌人弟弟李治,9岁。
时间轴为贞观十年,636年。
今年在历史书上便宜老爹李世民开创的贞观之治,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距离全部的二十三个年头,已经接近走过了一半。
李泰这种一千多年后,从现代社会带来唐朝的历史课中的上帝视角,自然对于贞观之治有后世很多史学家的看法。
他在历史课上面,学的就是这些东西。
现在,这个时代的史学家,是绝对不敢轻易评价便宜老爹李世民的。
更不会有人敢将“玄武门之变”这种忌讳颇深的大事,公开提起,除非是自己,连同九族不想活了。
关于便宜老爹李世民的评价,包括贞观之治的前期,中期(鼎盛期),后期(辉煌期)的说法,都是等唐朝结束之后,后世的历史学家才敢这么去评价和记录。
现在的时代,是以李泰在后世所熟知的农历,记录年代的。
今年,是农历丙申年,猴年。
首发&:塔>-读小说
历史上这年的李泰,在长孙皇后薨逝之后,依旧得到了父皇李世民的宠爱。
而且李世民对李泰的宠爱,随着长孙皇后的薨逝,变得更加没有底线。
就在这年,李世民甚至公开说出:
“朕有老四“青雀”,将来大唐国运无忧矣。”
此时正是长孙皇后的国丧期,唐太宗李世民似乎是无脑的一个表态,却让整个大唐帝国都暗流涌动。
其中的问题,贞观十年,仅9岁的李治,目前尚不能入围夺嫡之数。
李泰现在非常明白,自己已经成为瘸子大哥,太子李承乾眼中钉,肉中刺!
觊觎皇位!
光凭这四个字,太子李承乾,是绝对不会放过自己的!
自古天家无亲情,便宜父皇李世民的皇位怎么来的?
塔读@ 不就是“玄武门之变!” 大伯前朝太子李建成,叔叔李元吉,连同十一个子嗣,其中甚至连他们襁褓中的婴儿都不放过,都在玄武门之变那天的午后,掉了脑袋。 他们除了丢掉了性命,连皇籍都被除去。 始作俑者,正是目前在大殿灵堂上,身穿黑色绣金龙袍的便宜父皇李世民! 李泰继续回想,后世历史中,正是因为今天这样的情况,长孙皇后在36岁就早早薨逝,真正能在大唐帝国制约劝谏李世民,力度最大的人去世了。 随着李世民称呼自己为“老四青雀在,将来大唐帝国无忧。”的话传出,在后世历史记载中,这具身体本主李泰,才真正在贞观十年起了夺嫡之心。 PS:青雀,是李泰的字。 虽然自己受到便宜父皇李世民和爷爷李渊的喜爱,但在无情的历史中,李泰知道自己是一个失败者。 瘸子大哥李承乾是太子,非常喜欢作妖,喜爱伶人,和父皇李世民对着做了很多事,实际上,李世民对李承乾的观感,早已经差了很多。 正是因为这样,李世民在长孙皇后去世之后,更加的喜欢李泰。 塔读@ 如果不是因为李世民自己就是嫡次子,靠玄武门之变搞掉了大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否则他绝对无法登上那至高无上的皇帝宝座! 因为这条,在贞观之治23年的时间里面,特别是前、中期这段时间里面,李世民甚至有改立太子的想法。 他对太子李承乾实在是太失望了。 之前长孙皇后没有薨逝,如今情况不一样。 在后世历史学家的眼里,实际上17岁的李泰和18岁的李承乾,争夺皇位的年份,正是源自长孙皇后薨逝的贞观十年。 李泰也是依靠李世民的喜爱,开始正式变得飞扬跋扈,公开和太子李承乾唱红脸。 这样的对立,李世民犯了和李渊同样的毛病。 他们都无法将帝王拥有的铁血手段,加诸在自己的亲生骨肉上,特别还是最爱女人长孙皇后的孩子。 他的冷眼观望,加剧了此时,已经是嫡次子李泰和长子太子李承乾的夺嫡之争。 多年后,大唐重臣魏征,说出那段千古名言: 塔读^小说APP@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贞观中,太子承乾多不修法度,魏王泰尤以才能为太宗陛下所重,特诏泰移居武德殿。 臣魏徵冒死上疏谏曰: “魏王既是陛下爱子,须使知定分,常保安全,每事抑其骄奢,不处嫌疑之地也。” 幸好的是大臣魏征,上奏劝谏说。 换个人,估计要凉凉。 魏征继续上书启奏: “今武德殿近后,焉“在东宫之西”,当年李元吉住在武德殿时就和太子李建成互通。” 可见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让李世民慎重考虑这件事。 看完奏折后,李世民才作罢没让李泰住在武德殿。 此时的魏征就看出来李世民对这个次子太过于宠爱了,而这种的过分溺爱,也正导致李泰产生了一种桀骜不羁的性格。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后面为了保全已经因为造反不成,被贬的前太子李承乾和争夺储位不成,已经深深恨上李承乾的李泰。 这种因为争夺皇位,造成两个亲兄弟不可调和恨意的仇怨,只能是第三方上台才能调节。 于是,李治做了渔翁,登上了皇帝宝座。 李泰想到这里,一滴冷汗从他的额头上滑落。 在后世历史中,如今只有9岁的弟弟李治上台,的确对他和前太子李承乾放过,没有加害。 实际上,弟弟李治,找了那个日月空武媚娘之后,最后他和前太子李承乾,都是落得毒酒鸩命的结局。 这种悲惨的命运,外人不足道也。 “看来!这一世,我必须得想办法自救了!”李泰在心中坚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