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基的惊世骇俗之言让曹祜大吃一惊,话音未落,正喝水的他便因惊愕呛水而剧烈咳嗽起来。刘靖等人见状,又是为曹祜抚背,又是按胸,这才让呛水的曹祜恢复。
曹祜呼出一口浊气,方才平静下来,可是袖中的手指却轻微颤抖。
一瞬间,曹祜想了无数王基可能的身份,甚至准备直接将王基给杀死,但最后他还是没有这么做。
“伯與,这玩笑过了。”
“公子,基非是戏言。”
王基在一旁看着曹祜的表现,面色仍是从容,毫不在意周围握刀的众人。虽然曹祜只要一声令下,就能将他剁成肉泥。
曹祜此时也有些愠怒,随便说这种话是要死人的。
“伯與,你知道我的身份?”
“丞相长孙,故曹孝廉之子。”
塔读@ “何以见得?” “刚才见众人皆称‘公子’,整个大汉,能称‘公子’的人并不多。而曹姓的公子,也就只有丞相诸子或者诸孙了。 公子年约十五六岁,这个年纪,无论是丞相之子,还是之孙,本就没几人。 公子的马前兜囊,一边绣着‘丁’字,一边绣着‘羊’字,据我所知,丞相诸子孙中,能与丁氏、羊氏同时有姻亲的,只有丞相的长子曹孝廉。 曹孝廉已去世多年,所以公子当是曹孝廉之子。” 曹祜听后,不仅抚掌赞叹。 “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伯與,你的敏锐,超乎想象。” 曹祜说完这一句,脑海一闪,忽然意识到此人的身份,于是问道:“伯舆,你可是东莱郡人?” “东莱郡曲城(治今山东省招远市曲城遗址)人。曹郎如何得知?” 曹祜忍不住笑了起来。 首发&:塔>-读小说 自己如何没想到。若自己所料不错,这就是三国第二全才(第一是诸葛亮,但诸葛亮经学一般),王基。军事、内政、经学、文学、权谋、口才皆通,甚至还是个谏臣,出身普通却有才有德,人见人爱。王凌,王朗,司马懿,曹爽,司马师等人全都抢着要他,就很离谱。 王基少年老成又大器晚成,战略眼光突出,淮南二叛、三叛时期,司马师、司马昭兄弟二人昏招跌出,几乎从头到尾都在犯错,却硬生生让王基将所有的错误全改成对的了。 小说都不敢这么写。 如此大才,可惜一生未逢明主,未能尽展所长。甚至因为司马兄弟的原因,历史都不能给他一个公正的评价。今日遇上自己,是他曹祜之幸,更是他王基之幸。 “伯與,我听说过你。” “公子知道我?” 这时倒是轮到王基吃惊了。 曹祜没有解释,接着问道:“你刚才是何意?须知祸从口出的道理,若是说错话,很可能引来杀身之祸。” 王基起身,对着曹祜一拜。 “王基只是想知道公子这艘船的方向,然后决定是否登船。”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曹祜看了王基一眼,平静地说道:“我曹祜不是个有野心的人,惟愿救国救民,致天下太平,百姓安康。现在,你可知道否?” “王基知道了。” “可否登船?” “愿随公子,共致太平盛世。” 曹祜本以为要费一番口舌才能招揽王基,没想到如此顺利。现在想来,其实王基也是看好自己的,有心投奔,所以故意语出惊人,以试探自己。 “伯與,你为何看好我?” 王基笑道:“公子看出王基的心思了?” “只看清了一半。” “昔日吕不韦遇到秦公子异人,于是倾其财力,助其登上王位,遂为秦相。自此之后,世人多愿投奔明主于微末,以求显达于未来。 留侯之于高皇帝,邓太傅之于光武皇帝,皆是如此。 塔读^小说APP@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公子的身份,或许并不突出。可是公子见匪寇作乱便主动相助,可知其仁;身先士卒,亲射贼人,可知其勇;能将缴获的财货俱分给百姓,可知其义;珍惜粮食,爱惜民力,可知其德;随身之物,绣着亲人姓氏,可知其孝;与公子交谈,公子博闻强识,通晓经史,又能对时局针砭时弊,可知其智。 一个仁德,孝义,智勇俱有的人,难道不值得我跟随吗?” 王基一通彩虹屁,夸得曹祜都有些不好意思。 “伯與谬赞了。” “公子,丞相杀伐太重,重权谋而轻德治,此乃大患。继位者当为贤德之人,才能与民休息,共建盛世。而丞相诸子,诸孙中,唯公子一人可行。 而且,而且基与公子一般,俱是幼年失怙,能理解公子经历的事。而此时公子仍待人有礼,心怀善意,所以我相信,公子将来必能爱护百姓。” 王基说完,对着曹祜深深一拜。 曹祜忍不住笑了起来。 “你有没有想过,是你高看了我,我并不像你想的那般高尚,亦或者你的算计惹得我不满,我将你逐走,或者杀了你。” “公子逐我,杀我,非是基的损失,而是公子的损失。” 塔读^小说APP@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曹祜听后,上前扶起王基。他知道王基这是奇货可居,企图借助自己来实现他的抱负,可自己面对他的坦诚,竟然升不起厌恶来。 “伯與,我不知以后事,但我却敢说,绝不会负了百姓。” “多谢公子!” 王基的加盟使得曹祜这个小团体实力大增。 曹祜一群人虽然有文有武,能力不俗,可最欠缺的,恰恰就是经验。而王基虽然同样年轻,却游学数年,正好能补足这个短板。 吃过午饭,曹祜下令歇息片刻,他则将自己要救师一事,尽述于王基。 王基听后便问道:“公子见了丞相,准备如何分说?” “三点,一,述说诛杀我师的不利之处;二,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三,以昔日旧情,打动祖父。” “公子这三点,确实有道理,但面对丞相,只怕不足。” “为何?”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服公名震天下,丞相既然决定派人捉拿,自然是考虑过利弊的。既如此,哪怕公子分析的再是明晰,亦难以打动丞相,反倒弄巧成拙。” 曹祜听后点点头,他实在不知曹操心意,若想打动他,确实不容易。 “伯與既然提及此事,可有良策?” (王基应该是后三国时代最完美的人了,虽然名气一般,但是个全才,军、政、文、经皆通,德行还高。没有王基,司马兄弟肯定无法平定淮南二叛和三叛,司马兄弟能力着实一般,全是错误选择,都让王基给改对了。越了解历史,就会明白司马兄弟的战略眼光和军事能力有多拉胯。王基的名气主要是受司马兄弟废帝篡位拖累,否则以他的战绩,进入武庙问题不大。 若王基早生二十年,跟着曹操或者刘备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