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楔子 与归
"
首发&:塔>-读小说
日上中天炊烟渺渺,来往的商客络绎不绝,小贩扯着嗓子叫卖,孩童们嬉笑追逐着,跑过飘散着一层薄薄水气的喧嚣街道。
酒馆里,说书先生雄赳赳,气昂昂的讲着皇上当年开疆扩土的故事,热闹非凡。
“乾坤四十三年,诸位脚下这片地还叫成国,那时候是连年大旱,洪水频发,百姓怨声载道,成国皇帝赵高德却是昏君一个,充耳不闻,只知享乐,痴迷仙途,广修道观,挖空了国库粮仓,害得百姓食不足以果腹,衣不足以蔽体,堆起来的死人比活人还要多!”
“彼时咱们圣上还是个初出茅庐的少年郎,但耐不住天选之姿,意气风发,广结天下英豪义士,真龙之身谁人敢挡!”
老先生“啪!”的惊堂木一拍,接着说道:“圣上带领定安军一路北上,民心所向,途中队伍不断的壮大,就这么过三关斩六将的打进了应天城。同年九月,圣上砍下暴君的头颅,悬于午门之上,立国号为鹂,年号永安,定都应天城后更名为禄安城。登基五年,马壮粮丰,可谓是史记中绝无仅有的明君贤主!”
台下听书的客人似被带入了往昔的回忆,又似是被这气氛撼动,竞相附和着“圣上救我等于水深火热之中,让我等在这安平盛世中谋得生计,能做圣上的子民,不知是几辈子修来的福分!”
“是啊,是啊!”
一名醉醺醺的趴在桌子上的壮汉,被嘈杂的声音吵醒,听着周围热烈的讨论,朦胧间爬起来嘟囔了句,“可惜就留那红衣鬼未除,要不然...唔....唔...”同桌的人赶忙捂住了他的嘴,骂道“你这厮醉疯了?还敢往下说!”
邻座坐着位白衣书生,闻言眉头皱起,气愤的将手中茶碗郑于地上,茶碗重重落下,旋转着打了几个圈,相互碰撞在一起乒乓作响,霎时间茶馆内鸦雀无声。
只见那白衣书生怒目而视,环视满座听书客,愤然说道“有何不可说!沈中离目无王法,草菅人命,奈何深的陛下宠信,就算是众人不满,合力上书也仅能让他挂着巡抚的名号暂离都城,继续在外招摇,不得法办!如今倒好,不过两载年岁,他却又被召回,这世间可还有公道可言?!贼人不除,我国危矣!危矣!!”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茶馆二楼,身着黑色玄衣的少年听着楼下的争论有些沉不住气了,砰的一声一巴掌拍在桌子上,拿起桌上的剑就要下去同他们理论。
“不必。”,坐在他对面一袭广袖素袍的人抬手将他拦下,此人单手端着一盏茶,不紧不慢的喝下一口,面目清俊,甚至还透着几分阴柔,但却并不会让人觉得软弱可欺,反倒是体会到几分威严。
少年张了张嘴,还想说什么,但话到嘴边还是又咽了回去。
听着楼下的嘈杂之声愈发的大,身着青衫之人,看了看桌子上还剩着的大半碟茶点,瞧了瞧手中的半盏茶皱起了眉头,叹了口气。
一路奔波劳苦,本想着在此处换身行头,修整片刻再行复命,如今看来是又泡汤了。
他将茶盏放下,随手捞起一旁的包袱丢给黑衣少年,拍了拍手上沾着的茶点渣子,“昭儿,该启程了。”
...
楼下说书的老者还在赶忙劝着:“哎呦,说不得!说不得!客官莫要害了小老儿,我这生意可还要做呢!”,抬眼间他看见了正面对着二楼楼梯口走下来的两个身影,为首的身着青衫之人正不慌不忙的带起帷帽。
看见那张脸,说书老者如遭雷劈了一般楞在原地,哆哆嗦嗦的仔细瞧着两人走出去,冷汗直流。
当年当今陛下破城之时,他就在城内,机缘巧合之下曾远远地看过一眼那个人的样貌,刚刚悄无声息的走出去的着青衫之人,与那夜屠百门之人相貌全然无异,便是此间争论的对象——红衣鬼,大宦官沈中离。
塔读@ 街上的一群小孩围在一起,嬉笑打闹着,嘴里还念念有词: “活死人,肉白骨,夜婴啼; 圣上至,真神现,百邪除; 红衣鬼,好狡猾,跟风至,见风倒,抢开门,从龙功; 夜幕临,红衣鬼,现了形,吃人肉,喝人血,百门祸,无一还......” “师傅,这...” “没什么新鲜的。” “可这都到禄安了师傅,他们欺人太甚了,明明是故意说给您听的!”,驿站、茶馆、孩童口中,一路上都是这些颠倒黑白之说,师傅明明不是他们口中之人。 帷帽之下,沈中离挑了挑眉,面相黑衣少年,说:“你能堵得住悠悠众口?” 少年面露难色,他答不出。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既然堵不住,又何必理会” 少年明显还有些不平,但无奈长者不许,只得听话的在马车旁摆好了马凳,待师傅上车后驾车离开。 马车快速驶过一道道宫门,走出一段距离后,车内一双素手伸出,掀起了帘子,透过车帘撑起的这一道缝隙,有些痴望的瞧着被疾驰而过的马车远远甩在后面的街道,恍惚间他突然觉得一切似乎就在昨天,片刻后却又感到相隔甚远————怅然若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