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小学阶段教育是人生中最基础的教育,而小学后进生的转化则是教育中的一大难题,需要我们共同探讨,不断研究。针对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寻找出正确的教育对策。
【关键词】小学后进生形成原因心理特点教育对策
此次论文的主题是“小学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和教育对策”,小学后进生的教育和转化是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较大难题,因此,需要经过我们的不断努力探索研究,从而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以下便是我对此次主题的探讨与理解以及建议。
小学阶段的教育是人生中最基础的教育,随着21世纪我国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人民群众对于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教师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教师的主要任务首先就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而面向全体学生是当代素质教育的核心之一。只有全体学生都得到了发展,教师在小学教育中的目标才算真正实现,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十根手指也不一样齐,有长有短。”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所处的社会环境,所接受的学校教育,以及自身的心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他们之间必然会存在一些差异,而这些差异就形成了不同的层次的学生,这些学生也就是我们所谓的“优生”和“差生”。我曾经看到过一个例子:其实每个学生都是一粒种子,有的开花得晚,有的开花得早,晚点开花的就和后进生是一个道理,如果不对后进生加以关注和引导,可能会影响到整个班级的发展。
“后进生”,指思想行为,学业成绩,智力发展等方面低于合格水平,存在这样或那样缺陷和问题的学生。后进生的转化历来都是小学教育中的一大难题,需要从多方面分析从而作出对策进行转化。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1、后进生的形成原因
(1)家庭原因
1.家庭教育观念的错误。有些家长为了追求孩子“成龙”、“成凤”,不顾及孩子的接受能力和智力范围,一昧地进行填鸭式教学,并且严格控制孩子的自由活动时间等,这样的行为往往很容易造成孩子产生“厌学”、“怕学”等心理。
2.家长疏于管教。这样的情况是十分常见的,很多家长往往因为工作太忙或是忙于玩乐而忽略对孩子的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父母的言行则直接影响到了孩子。有些家长过于溺爱,有些家长过于严格,而有些家长甚至是放任不管,这些都会使孩子缺乏安全感,不利于其健全人格的形成。
3.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家庭经济比较富裕,但由于家长过度溺爱、教育方法不当等,使学生没有产生好好学习的意识;家庭情况较为不好,无力为孩子提供正常的教育,则会使孩子产生自卑感,从而不利于孩子的学习。
(2)学校原因
俗话说得好,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学校的教育对于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学校管理不当、教育工作的疏忽等也是造成后进生的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
1.教师没有及时给予引导和帮助。学生在学习上屡屡遭受挫折和打击,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是很需要得到帮助和引导的,然而,有些教师不仅没有给予学生正确帮助,反而是对他们进行一些言语上的打击等,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从而慢慢地否定自己,进而慢慢变成所谓的后进生。
2.同学的嘲讽打击以及不理解。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很大一部分源于身边的同学,同龄人在此时也是有着相互影响的作用。同学的不理解甚至是打击嘲讽看不起等行为会让学生再次对自己产生怀疑的心理,从而更加反抗上学。
3.学校的某些管理制度。学校为了加强管理而制定了许多针对差生的政策,这样不但没有起到良好的效果,反而事与愿违,打击了学生的自尊心,使得后进生更不想学习,进而惹出更大的麻烦,结果更是难以收场。